仲夏节(Midsummer Festival)是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6月24日前后举行。最初可能为纪念夏至日而设定,北欧改信天主教后,附会为纪念基督教施洗者约翰的生日(6月24日)而设,后来其宗教色彩逐渐消失,成为民间节日。仲夏节上午,人们把自己的家、汽车、教堂、舞厅和礼堂等场所用鲜花和桦树枝装饰一新。仲夏节前后,这一地区处于一年中阳光最为充足的时节,仲夏节又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几乎没有黑夜。仲夏节已成为一个预祝五谷丰收的节日,吸引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中文名

仲夏节

外文名

Midsummer

别名

Summer Solstice;Litha,;Ivan Kupala Day

节日时间

6月24日或每年的夏至或当周星期六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宗教节日

流行地区

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

节日起源

宗教

节日活动

圣餐、烛光、钟声、焚香、篝火、舞蹈

节日饮食

面包、葡萄酒

节日意义

驱走厄运

地区

北欧国家

简介

仲夏节(MidsummerFestival)

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6月24日前后举行。原为纪念基督教施洗者约翰的生日(6月24日)而设,后来其宗教色彩逐渐消失,成为民间节日。

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靠近北极,冬季漫长,大部分地区几乎有半年时间不能见到太阳。仲夏节前后,这一地区处于一年中阳光最为充足的时节,仲夏节又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几乎没有黑夜。因此人们在这一天庆祝光明驱除黑暗以及万物争荣日子的到来。篝火晚会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按古老传统,篝火要由新婚夫妇点燃。

传说

关于仲夏节的来历,有个美妙的传说: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位女神名叫色列斯。她把种子撒向人间,赐给大地丰饶的物产:树木、花卉、谷物……。为了感谢女神色列斯,人们虔诚地祭祀她,祈求她年年都给人们带来丰收。如今人们早已不信鬼神,流传下来的故事已成为一种民间习俗。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谷物女神”的花冠之所以用蓬子菜花来编织,是有其来历的。相传,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夜晚,蓬子菜花竞相开放,满山遍野布满黄灿灿的花朵。

历史

仲夏节在芬兰有着非常悠久历史,古时基督教未传入芬兰之前,这已是土着间根深蒂固的异教风俗。每年那天乡村间也会十分高兴,于是大家习惯以此为农家节日。就算在城中,人们也会从市集买来白桦树枝和紫丁香布置家居,装扮成村乡感觉。

人类学家说,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英国的人会在夏至当日由巫师(Druids)举行仪式,迎接这个特别的日子。英国一些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巨石建筑据信与这种庆祝活动有关。位于伦敦西南面的著名的巨石阵(Stonehenge),以及附近的比较巨石阵更大的埃夫伯利(AveburyStoneCircle)据称就是例子。不少所谓的“新时代信仰”人士每年会长途跋涉,赶在夏至日破晓前齐集在巨石阵,举行庆祝活动。由于人数太多,英国警方需要出动,甚或实施限制进场措施,以维持秩序。虽然现场情况可能看似混乱,但是,不少人说,亲眼看到夏至日的太阳从巨石之间升起的景象,是毕生难忘的经验。

虽然每年夏至,即每年日最长夜最短的日子是阳历6月21日,但是,英国庆祝仲夏夜(Midsummer’sEve)都是在6月22日晚上。6月23日就是仲夏日(Midsummer’sDay)。根据英国的传说,人们会在这个晚上有奇异的经历,可能进入魔幻世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写作了名剧《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里面就有这样的一句:Why,thisisverymidsummermadness.

习俗

仲夏节已经成为一个预祝五谷丰收的节日,吸引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每逢仲夏节那天,身着民族盛装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心广场,参加节日游行。一位美丽的少女打扮成“谷物女神”的形象,她头戴蓬子菜花编织的黄色花冠,身穿古装,披着鲜艳的披肩。游行队伍在“谷物女神”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朝前走去。当“谷物女神”走到即将开镰收割的麦田时,鼓乐齐鸣,欢声四起。人们便将“谷物女神”团团围住,翩翩起舞。欢乐的人群高歌酣舞,完全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夏至日这天自然成为人们大肆狂欢,通宵享受的一天。但是,北欧各国的庆祝活动也不尽相同,各自有着自己的精彩。

在古代,欧洲的一些人们相信如果在仲夏夜前夕摘取金盏花等草药,将具有神奇的治愈效果;当地居民于外出时便点起火炬或篝火,以驱逐野外的孤魂或精灵。

直到今日,在英国巨石阵(古代遗址)等地,人们仍会按当地古老的仪式庆祝仲夏节,亦会在庆祝期间点起巨型的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