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为药食同源。牡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及小分子化合物,其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牡蛎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保护肝脏、降糖、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作用。

中文名

牡蛎

拉丁学名

ostrea gigas thunberg

别名

蛎黄,海蛎子,蚝,蚵,蛎子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

亚纲

翼形亚纲

异柱目

牡蛎科

牡蛎属

牡蛎

分布区域

全球性分布

形态特征

壳在断面上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薄而透明的角质层,中层最厚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壳是由下面的外套膜分泌形成,外套膜由壳顶处向腹缘延伸,它是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夹有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膜,膜内有肌纤维使它附着在壳内面,外套膜的边缘加厚形成三个褶皱,内褶上有放射肌及环肌使边缘紧贴壳上。中褶上有大量的感觉细胞或感觉器,具有触觉、视觉等功能。外褶有很强的分泌功能。

两壳不等,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以左壳固着在岩石或海底木桩上。一般是在面盘幼虫变态的后期,由足丝分泌粘液,将外套膜缘固着在基质上,然后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则直接粘着在塞质上了。

足完全消失、前闭壳肌也退化消失、后闭壳肌移到身体的中部,已完全失去了运动的能力。闭壳肌与韧带具有拮抗作用。由于永久的固着生活,外套膜缘出现了发达的小触手或感官,外套膜从不出现愈合点或形成水管,因为它们生活在硬质表面,那里很少有大量沉积物的存在,因潮汐运动已起到了清除作用。

牡蛎

生活习性

固着生活

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

抗逆性

牡蛎还是抗逆性最强的水生动物之一,2亿年来潮间带多变的环境练就了牡蛎对温度、盐度、露空和海区常见病原极强的抵抗能力,在落潮露出水面时,能够耐受夏天酷热干燥的天气,同时也能够成功适应冬天冰冻天气,在离水露空条件下可存活1~2周,甚至1个月的时间。

性别反转

在自然群体中,大多数牡蛎个体属于雌雄异体,小部分为雌雄同体,牡蛎还可以自发“变性”,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别。

食性

过滤取食。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繁殖

据统计,一只雌性牡蛎在一个繁殖季节可以生产出高达4亿的卵细胞,而牡蛎的性腺只在繁殖季节才充分发育。

分布范围

全球性分布。中国拥有丰富的牡蛎资源,是牡蛎的故乡,拥有利用牡蛎的悠久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南方沿海一些地区的居民就掌握了牡蛎养殖技术。目前,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牡蛎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地为福建、广东、山东、广西、辽宁、浙江等。其中长牡蛎是最重要的养殖物种。

主要品种

牡蛎是一种为世界性的贝类,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全世界濒海各国几乎都有生产。日本的牡蛎大部分与中国相同,欧美各国的牡蛎主要有食用牡蛎、美国牡蛎、欧洲牡蛎,其总产量在贝类中居首位。中国汉朝时即开始插竹养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营养成分

日本学者早在1987年就对牡蛎的干品所含营养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其他海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牡蛎肉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含量仅次于薄壳乌蛤。而远高于蚶、蛤、鱿鱼、海参等其他海产品。

密鳞牡蛎具有富含牛磺酸(50µmol/g)、锌、硒的特点;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占脂肪总量的20.4%),无机盐、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吴成业等进行了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和近江牡蛎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的分析。三者中皆含有人体所有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都是赖氨酸,这对平衡国民膳食中氨基酸比例具有重要意义。三种牡蛎中牛磺酸的含量分别高达7.542,4.388和3.591mg/g,几乎超过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总和。同时,发现牡蛎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异。

牡蛎肉中含大量糖原,糖原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能源,补充糖原可改善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功能,并能增进肝脏的功能且具有保肝作用。牡蛎中的糖原还可直接为机体吸收利用,从而能减轻胰腺负担,故对糖尿病十分有益。

牡蛎中高含量的牛磺酸,颇为营养学家及临床学者所重视。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对婴儿的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风味特征成分

牡蛎中检测出的关键挥发性物质(ROAV≥1)主要有醛类(11种)、醇类(2种)、酮类(2种)和二甲基硫物质,它们综合体现了新鲜牡蛎的特征气味如黄瓜味、蘑菇味、青草味、坚果味、脂肪味、油脂味等。

主要价值

牡蛎作为一种优质的海产养殖贝类,不仅具有肉味鲜美的食用价值,而且其肉与壳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牡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及小分子化合物,其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

牡蛎肉

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性养殖贝类,牡蛎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其味美肉细,易于消化。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2%,脂肪7%~11%,总糖19%~38%,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D和G等,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浓缩后称“蚝油”;肉可鲜吃或制成干品,即传统的名产品“蚝豉”。

蛎肉还有“养血,补血,滋阴”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牡蛎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我国最早的药用专著《神农本草经》始载牡蛎等贝类中药7种,具有敛阴、潜阳、止汗、化痰、软坚的功用。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瘿瘤等。根据文献报道,牡蛎尚有制酸、降压、抗癌、防衰老的作用。因此,牡蛎在中国已由卫生部批准列为第一批既是药材又可作食品的保健品之一。

牡蛎壳

牡蛎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人们食用时,大量的贝壳作为垃圾丢弃。实际上牡蛎壳中含有90%以上的碳酸钙是一种宝贵资源,可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医药、食品保健及制作各种添加剂等。

医药价值牡蛎壳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理工作者在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研究手段对其作了深入研究,发现其药效包括安神养心宁志、平肝熄风及平肝潜阳、化痰止咳、消虚火去内热等诸多方面。牡蛎壳与龙骨均含有大量的钙与丰富的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因此,牡蛎壳有可能作为龙骨的替代药材。

药理作用

牡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其中记“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1.保肝作用

2.增强免疫力作用

3.抗肿瘤作用

4.延缓衰老作用

5.降血糖作用

6.其他药理作用:王氏通过用牡蛎提取物牡蛎糖胺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牡蛎糖胺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防止因血管内皮损伤而引起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牡蛎肉提取物可以有效防治泼尼松引起的骨代谢紊乱,可提高大鼠骨钙、骨磷、骨锌、骨铁含量,使血钙降低恢复正常。

筏式养殖

选择适宜养殖海区

牡蛎筏式养殖应选择海区风浪较小、水质稳定、无工业污染的海区,海区水深在8m以上的,水温常年变化稳定,夏季不超过30℃,海区表层流速一般以0.3~0.5m/s为宜,比重应在1.008~1.020,海底为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区。

养殖浮筏设置

浅海浮筏式养殖以木条或竹竿为框架固定桩,两端系锚缆固定于海底,用1500股聚乙烯单丝绞制成浮绠,使绳浮于水面,每台筏用浮球作浮力,浮球数量每公顷约1200个,把养殖基吊挂于浮筏绳上养殖;把贝壳串采苗器重新拆开,将采苗器的间距调整到20~30cm左右绑在养成绳上;下海初期8m左右挂一个浮球,随着牡蛎质量的增加,当浮球下沉到2/3,及时增加浮球,大约4m左右再挂一个,到养成后期2m左右增加一个浮球使牡蛎调节到合适水层。牡蛎筏式养殖是秀屿区沿海比较合适的养殖方式,增加牡蛎在海水中的摄食时间,比滩涂插养缩短一年多,而且产量比滩涂插养高一倍多,还可以节约滩涂。

苗种来源及采苗

苗种来源

牡蛎苗种来源于半人工采苗,牡蛎满一龄性腺就能达到成熟繁殖。牡蛎性腺成熟,水温24~25℃时为牡蛎产卵盛期。莆田兴化湾海区牡蛎繁殖盛期为5~6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海区温度适宜,牡蛎受精卵经20~22h发育成D形幼虫,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80μm以上,当幼虫出现眼点达40%~50%,就可投放附着基,让幼虫变态附着。根据历年经验,秀屿区水产技术人员对海区牡蛎苗进行检测,蛎苗一旦成熟,通过平台发送,指导养殖户适时投放附着基。

采苗

就地取材,采用蛎壳作为采苗器,成本低。根据历年采苗经验,每年5~6月中旬蛎苗活力强,数量多。采苗效果检查,采苗期间常下海检查,附苗后3~5天能看到大小似针眼的蛎苗。若附上藤壶苗要及时清理,重新采苗,不要错过采苗季节。

养成期间管理

筏式养殖的牡蛎苗要在港湾内暂养一个多月,蛎苗不易脱落,方能分苗下海养成。分苗前4~5天要在筏式养殖区中设几处标点,拿几串下去试养,判断牡蛎苗能否适应,以及海区敌害生物附着情况,特别是藤壶附着程度;如果藤壶附着较多,暂缓下海。从采苗至收成的养殖周期大约为10个月。牡蛎养成期间,重点在于管理,包括人为控制养殖密度,通过浮球调节水层,蛎苗分苗下海挂在水下3m左右,以适应幼苗生存,随着幼体逐渐长大,质量增加,适时通过浮球调节水层;经常加固防止台风袭击。台风来临,提前加固基础设施,台风后及时整理。牡蛎收成前夕负荷增大,应增加浮力,防止沉筏。

采收

浅海筏式养殖牡蛎采收方便,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经济效益。牡蛎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市场交易活跃。牡蛎养成期从露秋开始进入水质肥沃期,经1~2个月时间可使牡蛎肥满度达到高峰。根据市场的需求,牡蛎个体达商品规格时就可以采收。

敌害及其防治

牡蛎的敌害有藤壶、贻贝、苔藓虫以及海鞘等,它们与牡蛎争夺固着基和养料,影响牡蛎生长和附着。根据历年海区采苗经验,贻贝在高潮区附着量较少,低潮区附着量相对多,牡蛎采苗应选择适宜潮区投放附着基。按技术人员指导,显微镜下检测蛎苗成熟,方能投放附苗器。

注意事项

牡蛎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食用牡蛎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它是难得的美容圣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生牡蛎居高风险食物之首。因其含有两种破坏力极大的病原体:诺罗病毒和霍乱弧菌。诺罗病毒可能引起胃肠炎。霍乱弧菌可引发高烧、感染性休克、皮肤溃烂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败血症。"

不建议生吃。如生食后感到不适,请及时就医,通常无需抗生素治疗,只需要及时补液和静养即可。

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太平洋牡蛎的测序、组装与分析,这是第一个测序的软体动物基因组,将有助于填补我们对于种类丰富而较少研究的软体动物家族的了解空白。这一研究在线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揭示了牡蛎对高压环境的独特适应以及贝壳形成的复杂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短读结合“分而治之”的fosmid合并策略测序并组装了太平洋牡蛎基因组。这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发的一种新方法,可用于研究具有高水平杂合性和/或重复序列的基因组。经过数据处理,组装牡蛎基因组大约为559Mb,总共有大约28,000个基因。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牡蛎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73千卡

蛋白质

5.3g

脂肪

2.1g

胆固醇

100mg

饱和脂肪酸

0.5g

多不饱和脂肪酸

0.5g

单不饱和脂肪酸

0.3g

碳水化合物

8.2g

462mg

65mg

115mg

200mg

131mg

0.85mg

7.1mg

8.13mg

9.39mg

86.6μg

维生素A

27μ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1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13mg

烟酸(烟酰胺)

1.4mg

维生素E

0.8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