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的一种独特食肉方法,即用多种家禽、家畜生鲜肉腌制酸肉,其味道鲜美独特,香气宜人清爽上口,食之不腻,增进食欲。是当地家家户户和饭店、招待所常备待客的最佳地方民族风味菜。

中文名

酸肉

即用

多种家禽、家畜生鲜肉腌制酸肉

优势

其味道鲜美独特等

食品用料

鲜猪肉、牛肉等

特色

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

加工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

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

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

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制作方法

荔波县一带的布依族有一种独特的食肉方法,即用生鲜肉腌制酸肉,其味道鲜美独特,香气宜人清爽上口,食之不腻,增进食欲。成为家家户户和酒家、饭店、招待所常备待客的最佳地方民族风味菜。有机会到荔波作客,就可以品尝到这类待客佳肴。

荔波腌酸肉的制作方法,始于何时已无可考证,传说是布依族人发明的。

腌酸肉的原料是:鲜猪肉、牛肉,野山羊肉更好,狗肉亦可。制作方法如下:

把自宰或购来的生鲜肉,最好是猪头肉,剔去骨,连皮一起置于炭火上,将皮烧焦,用刀刮去焦黑污物,目的是除掉汗毛、污物,切勿用水刮洗,刮净后肉皮呈金黄色,然后切成薄片盛入盆中。

再将事先备好的食盐、花椒颗、火硝、干炒香脆的糯米(或粟米)按比例分别倒入盛肉片的盆中搅拌均匀。一般的配比是每市斤鲜猪肉用食盐8钱、花椒颗5钱、火硝2钱、糯米2两。

将洗净的坛子倒立,坛口向下,用糯稻草烧烟熏坛2至3分钟,使坛内烟雾燎绕,再把坛子放正,当浓烟正从坛内溢出之时,及时将调配好的猪肉塞入坛中。

随后用手使劲压紧坛肉猪肉,再将一颗烧红的木炭火(大小均可)吹红,放入坛中在压紧的猪肉面上,同时加盖坛盖,并放坛盘水密封,置于阴凉干燥之处并注意经常保持坛盘水的充足,待到腌制成熟(一般夏天10天,冬天两星期)时,就可开坛取之食用。

注意事项

装坛时不宜把肉塞得过满,要留一定的空间,一般压紧肉面距坛口2至3寸为宜。[1]

在腌制未成熟期间,不得开坛取封,否则空气进入坛内,使腌肉霉变。

取封吃食后,应及时盖坛,保持住盘水,使之经常处于密封状态,一般开盖后坛内猪肉最长存放时间为3个月左右。

这样,腌制出来的酸猪肉色泽鲜明,皮呈黄色,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每片肉上略带几粒米或花椒颗,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鲜,酸得适中,香气四溢,清爽上口,无油腻感;若在吃食时,再将酸肉洒上一些干辣粉,其味具有麻辣、并略带酸味,味道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