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释迦牟尼佛传》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书名

释迦牟尼佛传

作者

星云大师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内容简介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释迦牟尼佛传》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释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一说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根据传说,佛出生后不久,其父净饭王曾让仙人艾希达为儿子占相。艾希达看出,太子并非寻常人物,他的体相中有32种非凡特征和80种特点,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在造像和绘画中,佛与众不同之处最常表现在顶有肉髻,青绀色螺发右旋,眉间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轮相等。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5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另一说为30成道,弘法49年。

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之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知,刹那之间,世间万物,时时相应,遍照无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无有一毫谬误,故世尊所说法皆契合真理,一方面解说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测查闻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机感,以方便解说。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小佛如来或释迦佛等。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释迦牟佛诞辰日。

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旧称瞿昙。释迦牟尼是燃灯古佛的徒弟,所以有很高的成就。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释迦族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寂静”、“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诵诗中,曾经记载一种出家修行者,称为“牟尼”,他蓄长发、着褐色的脏衣、可以神足飞行,饮毒汁而无事。

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清愚”、“吉财”、“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萨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为“意义成就”或“一切义成”。

传统上认为“憍昙弥”、乔达摩或“瞿昙”(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但这个姓氏,可能与大智舍利弗、富楼那类似,是从母姓而来;也可能是依照古印度贵族的习惯,由《梨俱吠陀》赞歌的作者仙人家族乔答摩,所取的另一个名字。又因为释迦牟尼是出家的修道者,故称“瞿昙沙门”。

此外,大乘佛教对他又有不同的尊称,如《华严经》中又称他为毗卢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谓:“光明遍照,横遍十方”,俗称大日如来。

编辑推荐

我带着感恩的心情,以一年又六个月的时间,写完这部《释迦牟尼佛传》。在我这段生命的过程中,能完成这宇宙第一人的传记,我引为无上的荣幸。——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浓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维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两千多年来,佛法的演进历史、佛弟子住持正法的精神,都能启发我们鉴往知来,善思未来的发展方向。循着这些人物的轨迹,佛光史传丛书将引领读者,重新获得观照及成长的力量。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在纪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诞的地点就是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古国之一的印度,这是在中外历史上均有记载的。所以,我们决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来去无影无踪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视为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时间、地点,更有生养他的父母,他经过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终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觉的完人!这是中外的学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认的。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已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我们皈投在佛教的怀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当一种宗教来信仰,也可以把佛教当一种学术来研究。同时,创立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最高模范。

救世主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上最崇高伟大的圣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传至今日,虽然已遍及全球,但遗憾的是宣扬圣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谈,而忽略了佛陀应化在世间上的精神。理论超过现实,都没有体会到佛陀住世的本怀。唯有发扬佛陀觉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作者简介

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1]

1949年春来台,主编《人生杂志》等刊物。1952年创建宜兰念佛会,奠定弘法事业的基础。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所道场,如美州西来寺、澳州南天寺、非洲南华寺等、又创办多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云水医院、人间卫视、佛教学院,兴办中学、大学多间、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并出版《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白话版》,编著《佛光教科书》、《佛光业书》、《佛光祈愿文》等。2000年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发行《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近百年两岸佛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典编纂,集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100册和《中国佛教文化论业》等。

大师弘扬“人间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对于欢喜与融合,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等理念多所发扬,于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总会会长,实践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师对于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有发展,可说是厥功至伟!

书籍目录

序说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佛陀的家谱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相者的预言

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太子出城去郊游

最大的诱惑

太子立志去出家

车匿和犍陟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都城中的悲哀

王师追至苦行林

频婆娑罗王俗利劝诱

访问阿罗蓝仙人

伽耶山太子修行

降伏魔军与魔女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初转*轮教团成立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三迦叶弃邪归正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祇园精舍的建立

波斯匿王的皈依

归城施法语

诸王子出家得度

净饭大王的逝世

最初的比丘尼

制戒的因缘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毘舍佉大心布施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玉耶女的悔改

善生长者归佛化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最初的迫害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阿阇世王忏悔得救

迦毘罗城的悲运

特别的教化

十大比丘弟子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涅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