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号石拱桥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三家子乡天盛号村,为辽宁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拱桥建于1170年,有“关外第一桥”的美誉。天盛号石拱桥桥身通长只5米,宽4.7米,系民间自建桥。也是东北发现最早的石拱桥,对金代拱桥建造技术及东北交通道路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价值。天盛号石拱1984年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中文名

天盛号石拱桥

始建时间

长度

3

宽度

4.7

综述

天盛号石拱桥原坐落在渗津河上,曾是道路交通桥,后因洪水暴发河水改道,整体被埋于地下。1977年秋,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被发现。1979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该桥进行清理,并就地复原。由于桥体设计坚固,桥梁并未被冲坏,而较显干燥的泥土覆盖包裹,反而对桥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结构

天盛号石拱桥横跨古河床,是中国北方少见的上下呈拱形的单孔石拱桥,结构为五柱头、四栏板,全部用石头砌筑。桥身通长5米,宽4.7米,桥面两侧各有高0.57米的素面栏板和高0.83米的柱头,上顶附有胡桃子,桥拱跨度2.9米,两侧为八字迎水墙。石拱券采用纵联式石砌筑方法,桥身纵向拱石排列有序,横向前后相错,拱石空隙面用石楔加以固定,使整个拱桥成为一体。桥拱两面券脸石厚0.5米,共分七段,在每段上的两道弦纹之间各有直径为0.28米的浮雕大莲花一朵,每朵五蕊八瓣,外以30个乳钉纹环绕。在桥孔正中嵌有建桥志石一块,其上阴刻:“维大定十年,岁次庚寅五月辛亥为朔乙卯日,龙山县西五十里狗河川孙家庄刘百通亲笔记,非百通独立而成,赖二刘同心而建军,二刘者刘五,刘海。”由此可知,该桥建于公元1170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年),由刘百通、刘五、刘海能力合作完成,是民间自建桥。

天盛号石拱桥

价值

天盛号石拱桥比始建于公元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的卢沟桥早19年,比沈阳于洪区马三家的永安石桥早400年。 天盛号石拱桥于1984年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1988年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金代建桥技术已较发达,形式颇多,天盛号石拱桥因是民间所建,所以采用了形状比较简单,施工方便的半圆单孔撞券式,是辽宁乃至东北发现最早的石拱桥,对金代拱桥建造技术及东北交通道路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价值。